2008年10月12 -17日,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市会展中心举办。本届高交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十个国家部委院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今年是高交会10岁华诞,本届高交会办新思路、新亮点、新特色频现,成为一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科技盛会。国务院及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专门对高交会作出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布开幕,国务院其他部委的有关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
我省对本届高交会极为重视,省政府副省长陈晓光率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有关领导及24家参展单位赴深圳参加了第十届高交会,省政协副主席林炎志、长春市副市长钱龙生也先后参加了展会。在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直有关部门及长春市政府、通化市政府的全力配合下,在大会组委会和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协助及各参展单位的积极参与下,我省代表团在本届高交会上取得了较大实效,达到了推介吉林、广交客户、沟通信息、促进项目落实的预期目的,圆满完成了参展工作。现就吉林省参加第十届高交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交会总体情况
第十届高交会于2008年10月12-17日如期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展区总面积为13万平方米。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善民生,创新改变世界”为主题,设置“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展”,举办“信息技术与产品展、电子展、光电平板显示展”三大专业展,设立包括“部长论坛、中外CEO论坛、资本市场高峰论坛”、“中国创业家论坛”在内的高交会论坛,开展“super-SUPER专题活动”、“人才与智力交流会”、“不落幕的交易会”等活动,总共六大板块,全面吸聚项目、技术、资金、人才、市场和信息,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与产品的交易,进一步提升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和市场化水平。本届高交会还结合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全面总结高交会的十年发展经验,集中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技自主创新取得的成就。本届高交会在展会内容、展会规模、展会层次上均创历届高交会新高。
(一)本届高交会汇聚了国家顶尖的创新成果。本届高交会突出“科技改善民生、创新改变世界”的主题,重点展示了信息、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航天航空、海洋经济等方面的技术与成果,展现了高新技术在神舟七号飞船载人航天和宇航员太空出仓行走、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的重要支撑与引领作用。高交会各主办单位分别展示了3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的建设成果、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获奖成果、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和知识创新工程十年成果,并举办了清洁能源863专家论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论坛、生物产业发展论坛以及颁奖、签约等活动,汇聚了国家顶尖的创新成果,呈现出“高端、创新、环保、友好、和谐”的浓厚特色。
( 二)本届高交会集中展示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本届高交会共有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个代表团、3100多家参展商和2500多国内外投资商参加了展示、交易和洽谈,参观人数达55.2万人次;专业客户人气指数达209.7,即每家参展商平均每天接待209.7位专业客户,比上届高交会提升了33%;包括47家中央媒体、37家境外媒体在内的200多家媒体、1000多名记者参与了报道,参会国家和代表团数量均超过上届高交会。俄罗斯、芬兰、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中国内地的34个省市(区)、计划单列市和26所高校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组团参加了本届高交会;89家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参加了展示、交易和相关专题活动,创高交会历史新高。“人才与智力交流会”组织了200多家人才服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人才服务网站和企业参展,进场人数达1.6万人次。国内外各代表团、企业带来了大量先进的理念、技术和产品,各科技行业利用高交会这个国际平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高层次活动,多款智能机器人、节能环保汽车、电子乐谱、大熊猫基因图谱等最新技术以及应用于支农惠农、航天航空、抗震减灾、健康医疗等方面的尖端技术与产品的展示与发布,使本届高交会亮点不断、精彩纷呈。
( 三)本届高交会汇聚了国内外各界精英名贤。来自美国、芬兰、匈牙利、以色列、菲律宾、孟加拉、中国等7个国家的11位政府高级官员出席“部长论坛”,围绕“创新与发展”的主题,诠释了各国的创新理念和科技、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促进了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杜邦、康宁、陶氏化学、赛诺菲巴斯德等9家国际著名企业的高层出席了“中外CEO论坛”,共同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分享企业精英的创业理念和成功经验;纳斯达克、伦敦、德意志、纽约-泛欧、东京等8家交易所以及中国证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证券公司、中介机构等机构的15位嘉宾参加了“资本市场高峰论坛”的演讲和对话活动,促进了科技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姻”,并就中国创业板未来上市后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16位政府机构、风险投资基金、优秀企业的高层在“中国创业家论坛”上发表演讲,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探寻创业投资热点,纵论商业模式创新,为创业家、创业投资家、创业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super-SUPER活动为中外政府官员、跨国公司CEO、知名企业家、投资专家等高层人士组织了33场洽谈活动,促进了招商引资和经济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本届高交会回顾总结了十年辉煌历程。本届高交会通过设立“高交会10年成长之路”展示序厅、制作10周年宣传片、宣传画册和纪念邮册等方式,对高交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展现了高交会在推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及贡献;通过赠送高交会10周年纪念章、纪念牌,推选高交会十大新闻、百名风云人物、千家创新企业、万个交易项目,将10年来为高交会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个人、团组、企业和媒体的功绩载入高交会发展史册,成为高交会开启未来、再创辉煌的信心基础和强劲动力。
二、我省代表团参会的总体情况和主要成果
(一)吉林省代表团组成及组展概况
本届高交会吉林省政府非常重视,吉林省代表团由省政府副省长陈晓光任团长,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等部门相关领导任副团长,省商务厅副厅长黄喜文为秘书长,组成省政府代表团,参加第十届高交会。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长春高新产业开发区、长春科技兴贸创新基地、通化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部门相关工作负责人和科研院所及企业组成经贸代表团共70余人参展参会。长春市、通化市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参加了商务部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展,我省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化茂祥药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展览。
我省共申请展览面积180平方米,其中长春、通化两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申请90平方米,在商务部创新基地展区布展。省团其他单位申请90平方米,展位全部实行整体特装布展。
参展单位共包括24个:其中在商务部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展区布展的单位有14个,包括通化东宝实业集团、吉林修正药业集团、通化万通药业集团、吉林紫鑫药业股份公司、通化金马药业集团、通化华夏药业集团、通化玉圣药业股份公司、通化玉金药业股份公司、通化振国药业集团;长春海泊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省京世堂药业有限公司、长春大成实业集团、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省团展位集中布展的单位有10个。包括吉林省省情综合展位、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方圆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长春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长双鹿业特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市海恩达高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炭素进出口公司、长春中科希美镁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长春应化所)。
我省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化茂祥药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展览。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吉林省的信息产业在海内外各界朋友面前进行了公司形象展示、更突出展示了启明车载电子产品和基于IPv4与IPv6双系统工作模式下的D_Partner服务平台。直观展现了本次大会 “科技改善民生、创新改变世界” 的主题。
(二)代表团参加本届展会的主要特点
吉林省代表团参加本届高交会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展示吉林省高科技产品及科研成果;二是通过高交会推介一批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和招商引资项目。宣传展示重点突出两大区域,一是吉林省长春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另一个是吉林省通化、长春两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吉林省代表团整体宣传展示涵盖了生物医药、计算机、医疗器械、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及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
吉林省代表团参加本届高交会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政府积极组织推动,参会层次较高。我省专门组织了政府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参会参展,由省政府副省长率相关省直部门和有关市州、开发区、创新基地等部门高层领导参加本次高交会。省政协副主席林炎志率10余名政协委员包括厅级领导及相关企业界高层负责人参会,在国内参展省、区、市中率团领导和团组人员构成层次较高。
二是积极组织、精心设计,布展格局层次分明、特色较强。通过精心设计整体布展方案,整体特点和区域特征层次分明。布展设计既展示了吉林省高科技产品特色、区域特征,又展现了吉林省高科技产品的研发能力、研发优势和研发成果,同时也突出了展示了我省高科技领域的整体实力。
三是企业积极参与,参展项目丰富,参展领域多样。参加本届高交会的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共24家,分别参加高交会现场展览和网上展会,参会人员70余人。并组织了部分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到会进行展览和交易。这些项目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生物医药、计算机、医疗器械、光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六个领域。
四是参展企业重点突出,代表性强。我省参展企业选择的重点是向我省优势、支柱产业倾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通化市“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突出了医药产业重点企业的整体特色;长春市重点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光机电、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通讯及植物提取产品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特色;同时,还有目的性选择了东宝、万通、紫鑫等科技实力雄厚、发展潜力较大的知名企业到会参展。
五是项目组织细致充分,成交效果显著。参加本届高交会的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和有关机构共24家,分别参加高交会现场展览和网上展会,参会人员70余人。我省组织了256个科研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项目到会进行展览和交易,其中高新技术成果交易项目32个、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项目48个,网上交易项目 176个。这些项目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电子信息、光机电、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精细化工、新材料、生态农业等六大领域。
六天的集中展示和推介,我省展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成交16个项目,总金额达14160万美元。其中有融资项目3项,金额3062万美元;合资合作项目4项,金额1800万美元;产品出口项目2项,金额1200万美元;技术进口项目7项,金额8098亿美元。
六是组织有序,喜获高教会组委会表彰。由于我省展团在本届高交会上展位设计独到、适用,参展企业层次较高,现场秩序井然,我团被大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受到表彰;黄喜文、刘泽臣等10名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被评为十年特别贡献奖、杰出贡献奖、优秀工作者奖、杰出工作者奖,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评为科技成果转化奖,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俊芳被本届高交会评为百名风云人物。
七是宣传到位,更好的宣传吉林、推介吉林。为更好的在高交会上宣传吉林、推介吉林,我团在大会期间在吉林整体形象展位滚动播放光碟、发放资料,同时,还主动向参观人员发放第五届东博会的有关资料、邀请函,利用高交会平台,宣传吉林、推介吉林,扩大我省知名度。
(三)我省代表团组织工作的几点不足
1、展会资源利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由于受高交会经费不足限制,省团的组展参展工作、展位的整体特装受到一定的影响,我省整体形象宣传效果还不够理想,与部分兄弟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参展企业市场意识不强,不注重自我宣传和自我推销,国际市场敏感度不足,不主动出击,寻求商机,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意识不足。
3、参展企业规模小,参展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纵观本届高交会,各省市参展重点放在清洁能源、新能源综合开发和利用、光机电一体化上,一些兄弟省市在利用太阳能、风能上,已经开发出市场潜力大、产品需求强的产品,而我省,由于参展企业规模小,参展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技术的开发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较少。
四、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和落实工作。我省已连续十年参加高交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合同项目履约率和协议项目的转化率逐年增加,但仍有很大一部分项目在签约以后因种种原因未能落实,为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对重点高新技术出口项目、投融资项目、研发项目、技术引进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软件出口项目等,进行重点组织,目的在于强化支持力度,增加实际效果、促进项目实施与完成。
2、将高交会经费列入全年财政预算。经过十年的发展,高交会以其“国家级、国际性、高水平、大规模、讲实效、专业化、不落幕”的特点,已成为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举办十届以来,每年的参展商人数、参观人数都在增加,国际国内影响日趋扩大,我省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实力较强,科研成果产业化问题比较突出,而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急需开拓市场,为充分利用高交会这一先进技术平台,建议省政府继续将高交会经费列入全年财政预算,在财政上保证我省能够参展、参会。
3、扩大和深化高交会宣传工作。尽管高交会已经成功举办十届,但并没有引起我省个别地区和企业的重视,当前我国企业面对的已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需要面对更加复杂,更加开放的国际大市场,而高交会是科技、外贸与生产相结合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广泛介绍高交会,使各级领导充分认识高交会在促进国内外科技、经贸交流,扩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国际影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倡导和鼓励企业参加,开拓视野,赢得商机,增强活力,促进发展。
4、重点培育我省高新技术名牌产品。我省应侧重省情,选择优势、支柱产业,重点培育我省高新技术品牌产品。如我省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一汽,主要研究、开发“车载信息系统” 。车载信息处理系统是汽车计算平台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多项新技术,是汽车计算平台应用的主要体现。目前,我省应大力培育长春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车载信息系统”品牌产品,增加汽车高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增加其自主创新能力,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车载信息系统研发领域的差距,增强我国自主品牌车辆的研发能力和竞争能力,改变我国汽车工业“空心化”现象,推动电子行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并在汽车功能和安全性方面提升国产汽车的现代化水平,打造中国汽车IT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