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 无障碍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厅属单位 > 吉林省商务信息中心 > 监测平台 > 重点流通企业
 
当前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
2011年-03月-11日 00:00:00   文章来源:
 
当前吉林省城乡居民消费现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要向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转变。近些年,吉林省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拉动,忽视和制约了城乡居民消费的有效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已经成为吉林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国际压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和吉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吉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增加,城镇居民消费已基本达到小康,需求重点已由生存型消费为主过渡到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为主,居民消费结构正向享受和发展较高层次需求升级;农村居民已基本脱离绝对贫困,解决了温饱,并初步实现了小康,消费构成中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吃、穿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农村居民大多数正处在生存型消费结构进一步充实和开始向享受、发展需求过渡阶段。但纵观近年吉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现状,以下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居民收入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近些年,随着吉林省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收入逐年提升,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性支出也逐年增多,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411.47元,比2005年增加了  6720.85元,增长了77.3%,但仍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19109元低3697.53元;农村居民人均村收入为6237.44元,比2005年增加了2973.45元,增长了91.1%,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5919元略高318.44元。虽然近年来吉林省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但消费倾向走低,201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0.76,比2005年的0.78下降了0.02点;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6,比2005年的0.71下降了0.05点。
(二)消费率仍然偏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0%左右。2009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大体在48%,居民消费率在35.1%,而吉林省的消费水平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终消费率为44.3%,居民消费率仅为30.2%,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 3.7个和4.9个百分点。
(三)居民消费结构仍需调整升级
2009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交通和通讯、衣着类、杂项商品和服务、医疗保健、居住、食品类及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94.5%、78%、71.8%、67.4%、65.8% 65%、54.4%和28.5%。从居民消费性支出结构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食品支出份额仍具首位,为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3;二是衣着消费支出仍然较大,比2005年增长71.8%,所占份额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位列八大类第二位;三是居住支出增幅较快,比2005年增长67.4%;所占份额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位列八大类中第三位;四是交通和通讯支出成为消费新亮点,比2005年增长78%,所占份额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位列八大类第四位;五是健康意识逐年增强,所占份额比2005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所占份额位列八大类第五位;六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2005年增长28.5%,所占份额比2005年下降了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吉林省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仍停留在传统的吃、穿、住等方面,消费意识消费结构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统计数据显示,2006至2010年,我省GDP分别增长15%、16.1%、16%、13.6%和13.7%,同时期,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2.5%、15.5%、13.7%、9.2%和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1.6%、15.1%、17.7%、6.8%和18.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分别8.2%、16.4%、13.7%、12.2%和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增长17.1%、13.5%、12.4%、 13.3%和6.3%。上述几项指标增速基本上是低于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预示着居民即其购买力明显偏弱。
(五)居民消费理念欠佳
消费文化含量的高低是体现居民消费质量的重要方面,提高居民消费的文化含量有利于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在当前吉林省消费生活日益丰富、消费选择空间不断扩大的同时,一方面,消费异化、炫耀消费等现象也不断出现。如婚姻喜庆大操大办等铺张浪费的陋习还相当严重,从而造成大量的积蓄以浪费的形式消费完,而并未给消费者本人带来很好的效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态度普遍存在。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能自己种的不买,能凑合用的不换,能不花钱的不花”的消费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结构的升级。
(六)市场环境不容乐观,影响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
市场环境包括市场交易硬件设施、交易制度、信用制度、厂商服务水平、市场监管体系等内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市场信用水平低下,表现为假冒伪劣产品充斥食品、医药、保健、建材等产品市场。尤其是在县级市场和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大行其道,大牟其利。二是厂商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服务承诺如同虚设、强行收取服务费用、延迟服务时间、服务质量和技术低劣等。三是市场监管体系不健全。主要是法制的不健全及威慑惩罚力度不够、行政执法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与多头执法、执法的权力不到位、产品质量抽检、检测费用和办案经费严重不足,检测设施匮乏、手段落后等造成市场监管乏力。四是农村消费市场体系不完善,包括市场载体发展不平衡,商业网点少,购物不方便,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单一,农民只能“柴米油盐找个体,日用百货赶大集,家用电器跑城里”。五是农村的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大部分的农村缺少文化、体育、娱乐等生活性基础设施,使得农民无法将潜在的购买力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如:用水不方便或没有自来水,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有线电视网络和宽带覆盖面还不够广,限制了彩电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等。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字体显示: [打 印]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吉林省商务厅主办 联系电话:0431-85677437 | 网站地图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3855号 邮编:130021
吉ICP备19002885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50

吉公网安备 22000002000032号